学术论坛
学术论坛
当前位置:首页 > 学术论坛

翰墨大纛——越中书家书作历史文化系列之四 禹庙窆石题刻

发布者: 网站管理员   发布时间: 2016-02-04


翰墨大纛——越中书家书作历史文化系列之三

禹庙窆石题刻

 

文/王晓亮
 


    在绍兴城东南的大禹陵景区禹庙之内,至今仍耸立着传为大禹下葬时的“窆石”。该石呈下宽上细的圆锥形,高209厘米,下围周长230厘米。整石状若秦权,顶有穿(类似后来碑穿,大约是供绳索穿过缚棺之用),孔径9厘米。此石周身刻有自汉代至民国的题刻二十馀处,基本可识读的约十馀处。


其中,汉刻位于窆石穿孔一面的偏下处,为篆文阴刻三行,所占面积高约73厘米,宽约20厘米,字径约5厘米,宋代王顺伯、赵明诚,清代朱彝尊、张希良、杜春生等人,认为此刻为东汉永建元年(126年)的展祭文,但据鲁迅先生《会稽禹庙窆石考》所述:此拓可见者第一行“甘□□□□□王石”,第二行“□乾並天文晦彳”,第三行为“□□言真□□黄□□”,可读者共11字加两个偏旁,而刊刻年代有人认为是永建(126—132年三月),有的认为是永康(167年六月至十二月),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。另有宋代《太平寰宇记》中引述《舆地记》却认为是三国时期吴国孙皓所刊。



大禹陵“窆石亭”外观


汉刻之外,尚有宋元之际的刻字数行,位于左上方,为龙朝夫诗,王昶辨识出58个字,俞樾、鲁迅等先生有从拓本多复审出数字。该题诗漫漶较重,大约可以看出高约20厘米,宽16厘米,行楷书阴刻九行,行字不等,满行十四字。该诗为七言体,赞颂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,“沐雨栉风无暇日,胼胝还见圣功劳”,并记述了自己为瞻仰圣迹来禹陵的始末和经历“至今遗迹衣冠在,长□空山魑魅号。欲觅□陵寻窆石,山僧为我剪蓬蒿”。该题刻的年款已不能辨识,但题刻开始的“□□□□□□九月□一日从事郎”中“从事郎”(唯宋元间使用,)一官职可以推断题刻属于宋元之际。


汉刻文左近,刊有高约44厘米,宽8厘米的阴刻隶书12字“会稽令赵与陞来游,男孟握持”,查赵与陞为宋嘉兴人,知此刻为宋人题刻。


 

汉刻左侧远处,刻有高17厘米,宽4厘米,阴刻行楷二行十四字“员峤真逸来游,皇庆元年八月八日”,元峤真逸为元代河东太原人李倜,官至集贤院侍读学士,工行楷取法二王,在当时享善书之名。



禹陵窆石题刻拓片



窆石题刻之元代“元峤真逸题刻”



禹陵窆石题刻-宋代“赵与陞题刻”


以上为禹陵窆石题刻中保存较好的几条,其余的题刻多以漫漶严重,无法辨别。


窆石因其同大禹下葬的联系,加上后来汉至民国诸多题刻,赋予了它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,成为后人凭吊大禹的物质文化遗产,也对了解历代祭禹陵的文化习俗、官阶制度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。其中汉刻的隶书、赵与陞题刻隶书、元峤真逸题字的行书亦非俗品,可为后人师法。

  • 版权所有:绍兴市书法家协会 | 技术支持:海马科技